第(1/3)页 “张尚书,你看如何?” 眼看着面前的张旺川拿着信封,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王恢等待了许久,终于忍不住试探着问道。 同时,他的内心还是有着些许忐忑的。 至于张家,一直以来,王恢都是抱有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态。 说到底,他是那种很传统的官员。 传统到甚至有些古板。 对于外国,王恢可以说是态度极其强硬。 要不,也不可能在大汉承担太行令一职,也就是大汉的外交官一职。 但。 传统、古板,意味着不知变通,意味着之于任何事情都比较不通人情。 这还是较好的形容。 至少和张伟这种官场老狐狸比起来。 简直就是稚嫩的孩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 不过,即便他如此,那又如何呢? 帝王看中的,从来都是一个臣子的能力。 至少对于一个贤明的君王来说,他会更加倾向于任用一个能力更强,但却不近人情的老古董,也不愿意去听信没有能力、只会信口胡掐之人的话语。 总之。 王恢就是这么一个略带古板,但是对匈奴态度强硬,甚至出言一定要与匈奴一战的坚定的主战派。 至于张家,亦是意志坚定地站在主战派这一边。 甚至凭借张家的影响力。 隐隐约约成了主战派的首领。 故而,两个人其实先天性的立场上就是统一的。 只是王恢明显不愿意与张家走得太过亲近。 但。 时也命也。 眼下,他却不得不与张伟一同上朝。 毕竟,手中的这封信所代表的意义可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足可以改变现在朝堂中的格局! 这好像是张伟所想的那般,瞌睡来了送枕头。 这封信,之于他们主战派,又何尝不是雪中送炭呢? 尽管,眼下朝堂中主战派的势力发展的越发壮大。 但,毫无疑问的是。 和平才是大汉的主旋律。 更多人明显是更加向往和平的。 即便是手握着诸多类似底牌一般的存在。 即便是儒家与自己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但。 张伟依旧是比较踌躇的。 与在刘彻面前的自信满满不同。 张伟对于大汉,更多的了解,其实是建立在历史上。 还只是较为模糊的历史。 毕竟,历史不可能所有细节都被记载。 只能说是个大概。 换而言之,他只知晓历史的大致脉络,对于细节方面的考量自然是不如古人的。 只能说,张伟沿着历史的脉络顺势发展。 顺势而为。 如此,才积攒起了张家庞大的家底。 如此,才让他有底气与刘彻表释。 大汉与匈奴势必能够有一战。 如此…… “张尚书,张尚书?” 屏幕前的张伟听到喇叭内传来了一阵略带焦急的声音。 逐渐回过神来。 他开始思考眼下的事情。 也是,与其去思考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先将眼前的一切解决。 首先就是眼前的王恢之事。 “王行令,刚才我一直在考虑此事的可能性,故而有些走神了,还请王行令莫要怪罪。” 张旺川的脸上适时的浮现出了些许歉意。 屏幕前的王恢自然是没有任何意外。 流露出一副理解的神色。 别的不说,光是昨晚他自己得到这一份信息,就在那暗自踌躇了很久很久。 甚至一夜未眠。 一直到上朝时,他踌躇出了极大的可能性,这才拿出来与张伟诉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