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换而言之,张伟能够在短时间内想通这其中的关节,他其实是有些惊讶的。 再者,王恢之所以如此急切,主要还是,眼见着车马不断向前。 距离皇宫越来越近。 身为主战派的领头人,至少在王恢等一众主战派眼中,眼下张家势力最大,对于战斗的渴求也更为强烈,更是刘彻最信任的人。 不遗余力的练习,还有开口。 张家隐隐约约成了这群主战派的主心骨。 所有人也都将目光转向张家。 张家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投降派的针对。 如此,原本历史上的王恢,这个主战派的代表,对张家的好感自然是多了不少。 总归是目的一致、志同道合的。 言语间,大家可以共同商议。 但。 他们主战派,往后究竟该如何,究竟该什么时候与匈奴一战,至少也该给出个章程出来。 屏幕前的张伟似是有所顾虑,犹豫着缓缓开口道。 “王行令,其实之于这样的计划,就我张家,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赞同的,只是……” “只是什么?张尚书,还请但说无妨!若是您的顾虑能够尽早解决,咱们不如提早进行查漏补缺。如此,在朝堂上,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为陛下分忧。” 屏幕前的王恢有些急切。 对于张伟的犹豫,他反倒是有些抓耳挠腮。 也是。 本以为自己的思虑已经是天衣无缝,没想到,张伟却是表示,这份计划,自己还有别的想法。 或者说,还有其他漏洞。 这怎能不让王恢急切? 张伟反倒依旧是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只是,王行令,你是否想过,我们该如何取信于匈奴?或者说,仅仅是凭借聂壹的话语,仅仅是凭借他的一面之词,匈奴能够听信吗?” 随着张伟的话语落下。 整个车厢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肉眼可见的。 王恢开始沉思,开始思索这其中的可能性。 随即,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仿佛是在面临什么重大的抉择一般。 思绪急转而下。 屏幕前的张伟只是淡淡地注视着这一幕。 要说眼下他提出的问题的根据什么,其实很简单。 度娘,或者说史记的记载中,王恢的这么一份提议,最终是无疾而终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他无法彻底的取信匈奴,或者说,眼前的这个聂壹,这个商人,即便是在付出了巨大的利益之后,生性狡诈谨慎的匈奴,真的会信任他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最终,匈奴在将将踏入包围圈之前就识破了大汉的计谋,随即便是撤离。 如此,张伟发出了自己的问询,或者说是质问。 你凭什么认为光是聂壹的话就能够让匈奴一脚踏进埋伏圈? 是,这样的计划确实很好,如果真的能让匈奴进入埋伏,不仅让其丧失了极大的机动性,并且对他们大汉无异于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战果。 但, 伱是否想过,如果他们不踏入伏击圈? 如果大汉在付出了诸多巨大的代价之后,反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又如何是好? 竹篮打水一场空倒是也就罢了,怕就怕在,这一切引发的连锁反应。 如今,大汉为了能够取信于匈奴,已经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尤其是双方之间的互市,大汉一直以来都是处在损失利益的一方。 朝堂中,本就有很多针对张家的不和谐的声音。 就比如最近,张家以身饲虎乃至于卖国贼的呼声越来越高。 他张伟能够凭借刘彻将此事暂时的压下去。 但显然,并非是长久之计。 而如果他们的这一份计谋真的出现了某些纰漏。 就比如张伟提出的,若是匈奴不踏进包围圈又该如何? 不只是打草惊蛇,更是将他们精心经营的信任毁于一旦。 这一份信任的崩塌,意味着大汉往后或许只能从硬实力上与匈奴较量,意味着大汉往后与匈奴的争斗都将会艰难困苦数十倍乃至于数百倍! 这更是意味着,他们主战派的第一次计谋就此失利。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力。 一次的失利,尽管并不算什么。 但也足够让朝堂、让刘彻对他们失去信任。 哪怕是暂时的。 话又说回来,他张家承受得起这样的代价,但其他人呢? 其他的主战派呢? 尤其是这一次事件的发起人,王恢。 尽管有着汉武帝的撑腰,尽管汉武帝自始至终都是希望与匈奴一战的,尽管大汉能够承担得起战争失败的后果。 但,总得有人出来背锅,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这一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