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全线崩坏-《国潮1980》
第(3/3)页
说实话,尽管EIE因为高桥治则的激进策略买了太多没有意义的资产,但因为宁卫民的出手干预,他们在债务方面已经处理掉不少隐患了。
现在留下的资产都比较优质,过去一直忽略管理的海外资产也逐渐开始走上正轨盈利了,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基本已经稳定。
如果再给他们一年半载稳定的金融环境,他们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缓缓站起来的,也不用再贱卖什么家当了。
哪怕通过股市坐庄再筹钱呢,也是一条路子。
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根本没有“如果”。
就因为金融系统的丑闻,长信银行的经营也受到了相应影响,作为长信银行最大的贷款客户,EIE的账目都要过审查的关。
于是原本不算什么的事儿这时候又成了必须得赶紧补救的漏洞,随之而来的就是就是要从公司抽血,赶紧筹措一部分资金,还给银行。
而且股市跌成这样,民众已经毫无信心,东京交易市场近似于停业状态,他们也没办法通过坐庄再捞钱了。
说白了,哪条路都给堵上了。
此时的EIE就宛如刚刚摔了一跤从地上爬起来的人,结果莫名其妙又被身后冲过来的一辆自行车给撞到了,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而EIE的董事会在经过开会讨论之后,都认为只能再走变卖资产套现这条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可卖些什么呢?
又把资产卖给谁呢?
一时间,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似乎成了大家彼此扯皮的聚焦点,又让许多人发了愁。
因为依照惯例,他们肯定优先选择日本的关联企业。
关系好,信得过,私人关系也会因此有所增益。
可现在日本的经济完蛋了,谁家也没有余粮。
都别说卖个好价格了,人家肯不肯买本身就是问题。
董事会几个成员给自己相熟的关系,依次打了几个电话,情况不容乐观,连一个真正表示感兴趣的人都没有。
要是卖给外国财团呢?
当然也可以了。
只不过趁火打劫也是必然的。
尤其EIE集团创建于1970年,是个经营历史比较短暂的公司,之所以发展这么快,都是因为高桥治则野蛮扩张的原因。
他在当时拿到这些股权的时候,没少得罪人,现在要说卖,找外国人询价,甚至去找这些次产原主人询价,那属于主动给别人报仇的机会。
想一想,都会让人不寒而栗,谁愿意替高桥治则承担这样的报应啊。
于是一来二去,看似偶然,却实则必然的结果出现了——宁卫民成了EIE董事会一致认可的不二人选。
“宁会长是我们最合适的交易对象。他做人很有信用,不会骗我们,应该也不会过分压低我们的价格。关键是他手里有钱,他应该有很多的现金,应该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同意,而且他的主要业务和我们没有太多竞争,他对我们在欧美的资产也没有觊觎。我们把资产卖给他,不会培养出一个敌人来。阻挡我们未来的路。”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业务没有重合,也就意味着他对我们的资产兴趣不大。”
“难道真的要把银座的那两栋大楼卖给他吗?我记得宁会长上次还专门问过我们这件事。那可是银座啊,真卖掉了,也许以后我们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沉默了许久,会议室所弥漫的郁结的氛围,终于还是被董事会的首脑——来自长信银行的田中重彦打破了。
“不,既然宁会长是个华夏人,那么还有一个东西,他多半会感兴趣。找人联系他吧,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出售的资产表又有了新的商品——港城丽晶酒店……”
“什么?丽晶酒店?我记得那可是高桥当初花了两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搞到的优质连锁酒店资产,港城的这家,算是利润相当可观的一家高档酒店。”
“但毕竟不如银座的大楼,对吗?你们几个要清楚,我们只有卖给他,才有可能保下其他资产。否则,还会有更多的损失。”
“这么说也对,那我们开价多少?高桥当初可是花了差不多一亿一千万美元才买下来的。我们多多少少总要赚一点。”
“我当然清楚这点,告诉宁会长,我们的出价一百八十亿日元。这是最终价,不接受议价。如果他感兴趣,我们希望能在一周之内签合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