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亦是有无数人考虑着自身的得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群人,所有的出发点自然也都是跟着利益。 屏幕前,张伟亦是操纵着张旺川缓缓开口道。 “汲黯,刚才你有言,陛下之近况,与汉高祖在世时有所差别,并且你说陛下无需亲自上战场。然而,吾有一问,此近况于彼近况,又是有何差距?” 面对张伟的质问,汲黯深吸了一口气,想要尽量平复自己的心情。 实在是,刚才这一番在朝堂上的对峙。 张伟的咄咄逼人,包括对他的一应质疑,乃至于质问。 其实站在事实的角度。 汲黯的提议,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君王,乃是一国之主,更别提刘彻这个明君了。 可以说,无论是为了民心还是大汉的发展,都需要刘彻作为主心骨。 扪心自问,大汉与匈奴的这一场战斗,其实真的稳扎稳打下来,即便是大汉最后一无所获,无非也就是导致匈奴还有残余势力骚扰。 最多草原不能全部收复。 但至少,如果匈奴想要转卷土重来,肯定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大汉这边,肯定是能够借助之前的一战,保证百年的高枕无忧。 这也是许多朝臣内心犹豫的地方。 既想要赚取功绩,又不想在此事中有所损耗。 尤其是刘彻。 然而,张伟的坚持也不无道理。 不仅仅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更为重要的是,这算是大汉最接近的能够剿灭匈奴的时机。 是为良机。 倘若是他们真的能够一鼓作气,并且将匈奴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那么,未来大汉,不仅将会拥有一个和平且属于自身的草原。 未来,大汉毗邻草原的边关将再无侵扰。 再者,刘彻也必将成为千古明君,被铭记在史书上。 这也是为什么刘彻甘愿冒此风险,亲自担任诱饵。 实在是,诱惑太大太大。 一整个草原的诱惑,包括名留青史的记载。 各方计较,实在是…… 好不容易平复心情,汲黯缓缓开口。 “张尚书,此事依老臣所见,完全不需要如此的贪功冒进,我们大汉完全可以稳扎稳打。即便是消耗不少国力。且。” 汲黯顿了顿,继续说道。 “且,我大汉发兵,匈奴必将连战连退。此事,已经是足以铭记我大汗史册,陛下已经是开创万古之功绩。老臣私认为,此事足以……” “放肆!” 又有朝臣跳了出来。 “放肆,汲黯,我等身为大汉之将军,亦是需要为大汉开疆扩土。区区驱赶匈奴,扬我大汉国威,此小事耳。而陛下所想的收复草原,扩我大汉疆土,此乃天下之大事!” ?? 朝堂上顿时是炒作一团。 主要还是,武将与文臣,在这里,利益上出现了一些分歧。 文臣,相对来说,受不了这些颠簸,自然是希望尽早结束。 反正,在这方面,他们是赚不了太多功绩的。 而且刘彻的这么一番冒险,属实是让他们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 至于武将。 他们更希望的自然是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 尤其是大好的功绩,就摆在眼前。 匈奴主力禁师,他们这一路追下去,尽管大汉的国力有所损耗,但是这功绩是实实在在的。 必定是能够将大范围的草原纳入掌控。 包括最让人眼馋的,名留青史。 出发点不同,所想要的不同。 自然是出现了分歧。 这样的分歧,在汲黯跳出来直谏,甚至开口希望刘彻就此罢兵,达到了顶峰。 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 伱却是打起了退堂鼓? 不行,绝对不行! 就算是朝堂上的投降派,都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建立功绩的机会。 一定要一鼓作气! 眼见着这一幕,张伟这边,自然是笑而不语的。 主要还是,这是他非常想见到的场景。 一直以来,张家在朝堂上,承担的都是一些仗义执言的责任。 很多时候,刘彻不方便开口的话。他张家开口。 其他人不愿意说的话,或者说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他张家去做。 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张家在朝堂内树敌无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