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宋新舟的工作真的很忙,常常加班和出差。 可是谭清云觉得,她既然选择了宋新舟,就要接受宋新舟的一切。 在昆市工作的第一年中秋节,谭清云还跟着宋新舟回了老家。 宋新舟的母亲是位慈祥又朴实的老人,很喜欢谭清云。 谭清云感觉老人特别容易相处,两人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谭清云计划着,先工作两年,和宋新舟存些钱,然后他们就可以在昆市买房结婚了。 只是让谭清云怎么也没有想到,宋新舟竟然移情别恋了。 * 谭清云收到分手短信之后,一直联系不到宋新舟。 打电话打不通,发微信也不回。 谭清云工作时都没有了状态。 毕竟是第一个爱的人,又是三四年的感情。 谭清云那时候不过二十五岁,还是容易为爱情昏头昏脑的年纪。 直到断联五天之后,宋新舟终于给她打来一个电话。 电话里语气带着歉疚:“清云,我听贾队说,你找他好几次了?别这样了,你不是这样拿得起放不下的人。” 谭清云当时听着电话里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嚎啕大哭: “宋新舟!你是不是人?那个女人到底有多好?你放弃我们三四年的感情?我爸妈好不容易同意我们在一起,你现在要跟我分手?” “对不起,清云。对不起。接下来我会出差很长一段时间,别找我了。别为我这种人难过。独立一点,坚强一点,好好照顾自己,听话。” 这是谭清云和宋新舟打的最后一个电话。 当谭清云再试图联系宋新舟的时候,电话已经成了空号。 微信号也注销了。 谭清云在她和宋新舟的出租屋里,浑浑噩噩又过了三天。 然后跟学校递交了辞职信。 同个办公室的同事们都无法理解,谭清云好不容易考到这所学校的编制,怎么这么轻易就放弃了。 也有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劝她,不要冲动。 不过谭清云去意已决。 她当初是为了和宋新舟在一起才留在昆市的。 宋新舟和她分手了,她留在这个城市也没有什么意思。 谭清云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辞职、搬家。 回到了丽城老家的那个小县城。 父母见到女儿离开昆市,也和那个缉毒警察男朋友分手了,总算是松了口气。 对谭清云说:“回来了就好。” * 谭清云回到老家,很快就考上了当地县里一所高中的老师。 同时开始考取在职研究生。 二十五岁被分手的谭清云终于知道,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爱情。 是独立和向上的能力。 谭清云过上了家里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繁忙生活。 父母也开始托人为谭清云介绍对象。 只不过谭清云经历了和宋新舟分手这件事,对爱情看得淡了,拒绝和相亲对象见面。 这样繁忙的日子过了几年,谭清云也顺利研究生毕业了。 父亲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 直到有一次,父亲半夜病发,进了ICU重症病房。 身为独生女的谭清云,在三十一岁这年。 陪伴父亲住院的日子,在母亲的眼泪和父亲的病痛中,终于妥协了。 父亲出院之后,她开始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 在相到第三个男人的时候,谭清云看着对方优雅稳重的谈吐举止,忽然间就想到了另一个记忆深处的男人。 相亲的男人名叫吴方霖。 父母是退休职工,家境和谭清云家门当户对。 吴方霖是政府单位翻译,留过学,长相斯文秀气。 爱古典诗词,也爱西方文学。 谭清云和对方见了几次面,觉得对方各方面都还不错。 知书达礼,聊天也能聊得下去。 于是就开始和对方交往。 对谭清云而言,说不上爱吴方霖,也说不上不爱。 就只是觉得年龄、工作、家境都比较合适。 吴方霖人品正派,对谭清云照顾而又有礼数。 谭清云从吴方霖身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谭清云觉得吴方霖应该是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和吴方霖交往的第二年,谭清云三十二岁了。 两家父母对这门亲事都很满意。 吴方霖提出领证结婚。 谭清云想了想,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她三十多岁了,父母岁数也大了。 眼下有一个各方面适合的良配,也的确该结婚了。 领证之前,谭清云收到了一份来自昆市的结婚喜帖。 是七年前在昆市教书时,一位关系要好的女同事。 谭清云便简单收拾了行李,再次踏上了前往昆市的高铁。 * 也就是在女同事的婚礼上,谭清云再一次遇到了宋新舟的上司贾队。 原来贾队是谭清云这位新婚女同事的远房堂哥。 贾队见到如今已经三十二岁的谭清云,第一眼并没有认出来。 还是谭清云记性好,大方主动跟贾队打招呼:“贾队,好久不见了!” 贾队愣了半天,才想起眼前的女人是谁。 “是清云啊,这些年还好吧?” 谭清云平淡又自信地说:“很好,在老家工作。马上就结婚了。” 贾队又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好,好,过得好就行。” 婚宴中场,未婚夫吴方霖给谭清云打来电话。 谭清云离开婚宴到走廊里接听。 打完电话,谭清云绕到楼道里透气。 不知道为什么,自打来到昆明,总觉得心里某一处堵的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