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为人求情-《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自身的强大。

    回到长安城中,谢道韫自然是被送去了京兆公府,而桓熙着径直去了军府,听取汇报。

    在他离开期间,关中发生的事情并不多,真正能称得上大事的,也就王猛整顿吏治这一条。

    关键也是因为桓熙不在,人心不安,王猛也不敢有太多的大动作。

    至于周边势力,可就热闹了。

    前凉方面,张重华耻于战败,重新起用大将谢艾,以谢艾镇守金城郡(今甘肃兰州),显然,那份和约不能带给张重华太多的安全感。

    张重华回到凉州以后,不再有东出之志,不仅荒诞政务,甚至沉迷酒色,身体每况愈下。

    谢艾瞧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张重华不纳忠言,谢艾也只能干着急。

    而张重华的庶兄,此前劝说他亲征的张祚仿佛看到了机会,大肆结交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人,与他们结为异性兄弟,一场张氏内乱的危机已经埋下。

    只顾着享乐的张重华,却没有丝毫察觉。

    与此同时,姚襄已经带着收获的秋粮,离开了洛阳,奉其父姚弋仲之命,前往救援襄国。

    争夺关中未果,羌人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了河北。

    毕竟中原虽好,却是四战之地,又无险可守,在桓熙、桓温、苻健、冉闵、殷浩、段部鲜卑等势力的包围之下,作为创业之基,显然是不合适的。

    姚襄可没有曹操、朱温那样的本事。

    在姚襄撤离之后,洛阳、许昌等地被后赵豫州刺史张遇重新占据。

    姚襄的豫州刺史,是在襄国称帝的石祗所授。

    冉闵称帝以后,又授张遇为豫州牧。

    张遇自然知道要想在中原立足,就得要找一位靠山,因而,他将目光瞄向了偏安江东的东晋。

    投降东晋,能够作为一方诸侯,与桓熙、桓温、苻健等人并列。

    张遇又怎会考虑桓家父子以及苻健等人。

    既有定策,张遇便在派人与东晋豫州刺史谢尚联络,希望能以洛阳、许昌等地归附晋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