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收复荆州-《混在末唐当军阀》


    第(2/3)页

    在天命军数万大军压境的压迫下,赵德諲在其子赵匡凝的劝说下,选择向洛阳朝廷投降,并交出兵符印信,让赵匡凝压着秦宗衡等死硬派前往洛阳,拜见赵凡。

    其实赵德諲是有些犹豫的,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从赵凡登基后的点点滴滴就能感受的到,削藩之事,恐怕是势在必行。赵凡登基后并未往外面派出任何的节度使,而是选择了彻底的将军政大权彻底的分开。

    就像赵威,算是赵凡的核心班底了,但是也只是被册封被怀化将军,而陕州太守却另有其人,神兵旅所有的物资和军饷都由朝廷直接划拨,不能从当地征收,当地所有的收入,必须全额上交国库,也就是说军队和地方被彻底的分开了,不再有任何的交集。

    并且按照大唐最新的律法,所有的驻军,三年就必须要调换一次防区,也就是说各军队的将领,还没来得及和本地官员搞熟关系,便又要挪窝了。

    而赵凡的想法是,以后天命军的几个旅,也会形成几大军区,类似后世的军区划分,一个军区负责一个方向的防务,而亲卫军就是卫戊军区,专门负责保卫首都。

    赵德諲虽然有些不甘心失去藩镇的自由,但是心底却也明白,天命军的大军已经到了自己家门口了,若是自己再不识抬举,恐怕就要命丧黄泉了。

    就这样,为了以示诚意,赵匡凝带着家人,压着秦宗衡,带着赵德諲的兵符和印信,在天命军的护送下,朝着洛阳出发,而赵德諲则留在了原地,等待着赵凡的安排,而他手下的军队,则第一时间被他安排向天命军缴了械,等待着天命军的收编。

    不但如此,他还亲自前往荆南,说服留守在那里的王建擎,一同向朝廷效忠。面对老上级的墩墩教导,(当然,主要还是天命军的几万虎视眈眈的将士。)王建肇也是牙一咬,马上便改旗易帜,成为了大唐忠心耿耿的一名良将。

    而两人手下的将士,倒是对于被天命军收编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抗拒,对于他们来说,跟着谁都是一样打仗,自家将军都投降了,那自己还坚持个啥劲儿,更何况人家天命军那军饷,那待遇,简直没得说!

    两个眼看着自己老主子马上就要完犊子的小藩镇,在一番挣扎无果之后,瞬间便放下了防御,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而赵凡也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未付出一兵一卒的代价,便得到了山南东道和荆南地区大片土地,还收服了赵德諲和王建肇两名虎将,附带两人手下的五万精兵强将。

    朱温心里是极度不爽的,自己辛辛苦苦的打仗,却被赵凡这狗皇帝摘了桃子,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又不可能直接和朝廷开战,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郁闷归郁闷,但朱温脸上却只能依旧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将心头的恶气全算在了秦宗权的头上。

    而前往洛阳的赵匡凝自是受到了赵凡的热情招待,赵凡对于这个相貌堂堂,又知书达礼,性情温和的家伙,异常的重视,他也能感受到赵匡凝对自己对大唐的善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