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新闻舆论的力量-《追梦华章》


    第(2/3)页

    杨韵着急,便问琴音和杨艳:“你们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

    杨艳说道:“当然是为了学知识,不求人啦。”

    琴音则轻松地说道:“如果有奖学金的话,大家都会努力。”

    杨韵若有所思地反问:“奖学金?”见琴音、杨艳都表示同意,杨韵继续说道,“那么,我们也可以搞个奖励制度,奖励制衣任务完成得好的人,估计工人们也会更加努力工作吧!”

    琴音和杨艳都不约而同地说:“对呀!为什么不试试呢?”

    “试试就试试!”杨韵斩钉截铁地说。

    当晚,琴音、杨艳便跟着杨韵加班加点地赶工作。她们起草了实行制衣奖励制度的意见,起草完成后,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又进行讨论,生怕出现一个错别字。

    三天后,一份由琴音起草,杨艳校对,杨韵签发的实行制衣奖励制度的意见便张贴到服装厂的大门口。那天开工前,杨韵代表服装厂进行了简短的动员,说是为了加快服装厂的工作进度,决定开始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十件定额,每件奖二分钱,超额每件奖四分。琴音、杨艳带头拼命地鼓掌,工人们也都热烈地鼓掌。

    说来也真奇怪,就这么一个奖励制度,却激起了工人们的无限热情。此后,工人们干劲大增,一般每人每个工作日制衣达十五至二十件,干劲大的甚至达三十,可领奖金好几元钱。

    好事多磨,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很快被权叔勒令停止,理由是有人向权叔反映,说杨韵找了两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纸上谈兵,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有滥发奖金的偏向。作为监管杨韵的高管,权叔理所当然进行了纠正。奖金撤下了,制衣量也跟着下降了。

    杨韵气急,拍案而起。她专门打电话向陈倩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希望陈倩支持她的奖励制度。

    陈倩回答说:“先缓一缓吧,其实我也不太了解这种改革到底行不行得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