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宗室问题-《北宋大山贼》
第(2/3)页
因此秦始皇一再遭人批评:“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如扶苏和胡亥被只是人们尊称为“公子”。
比较而言,秦始皇的制度比较接近大公的标准,一切凭能力得到爵位,减少人情的因素。
缺点是皇族全无政治力量,一旦有野心家,则皇族全无抵抗能力。例如秦始皇死后,赵高欲专权,因此煽动胡亥将其兄弟全部屠杀。
因为秦朝制度使然,宗室的政治地位偏低,基本上没有实权,所以赵高的作为未遇到丝毫抵抗,秦始皇的诸皇子均被杀,这也是导致秦朝享国最短的原因之一。
汉朝对宗室的态度与秦截然不同。如只是汉初刘邦对功臣封王外,实行与大臣白马盟誓“非刘不王”,并对皇子宗室实行封王侯并裂土封国。
唐朝也封皇子为王,但是只有王号而没有土地,而且都要住在京城的住宅里,不得到外地去。如唐玄宗的皇子们住于“十王宅”,皇孙们住于“百孙院”。
唐代的王爵无法世袭,但子孙可参加科举考试。
如唐玄宗时的宰相李适之、晚唐时的大诗人李商隐,均为李唐宗室出身,经科举考试而参与政事。此种制度可使近枝宗室得享富贵,远枝宗室则不成为国家的负担。
明朝和秦朝完全不同。
可能是老朱是出身低微,从小吃多了苦,所以称帝后对宗室的待遇十分优厚,生怕自己家的小崽子们吃了苦。
按明太祖的制度,皇子封为亲王,可以有自己的护军,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至万人。
然在北方防御蒙古的几个亲王,其护卫均超过此数。亲王的长子立为世子,其它诸子则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均有封爵,六世孙以下为奉国中尉。
宗室皇族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职业,只是坐享俸禄。明初宗室人数尚少,但到了明末时,宗室人数暴增,造成了国家财政极为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此种制度也容易造成亲王叛乱。如明初发生靖难之役,明成祖起兵夺了自己大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明朝中期还有宁王朱辰濠叛乱,幸好被提倡“知行合一”的理学大师王阳明平定。
明末的明朝财政崩溃,和大明宗室的人数太多也不无关系。
这些宗室名下都有大量的田地,非但不用交税,每年国家还得给他们发钱。
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而清朝……
满清对待皇族宗室的制度不像秦朝那么苛,也不像明朝那么滥,可能是比较中庸适当的方式。
清朝皇族宗室依赖和皇帝的血缘关系,爵位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一直到不入八分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关系更远的宗室则没有爵位,只是腰带为黄色,作为与一般民众的区别。此俗称为黄带子,代表为清太祖的子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