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水姑却问道:“山神,这最后的一个月,我们还能再教这孩子什么吗?”她总认为山神什么修炼秘法都没教过宝玉,有种很不靠谱很不放心的感觉,总想让宝玉再多学些神通手段,自己心里才感觉更踏实。 山神沉吟道:“宝玉是在路村长大的,也算是你们路族人,如果你们想教他什么秘法传承,那就教祖先所传的开山劲罢。” 水姑诧异道:“开山劲?宝玉已有四境修为,还用得着修炼开山劲吗?” 山神笑道:“就因为他已有四境修为,修炼开山劲才没什么坏处,也知道该怎么掌握和运用这种力量、并不伤及己身。有时候人们以什么身份出现,便最好去用什么手段行事,这对于他来说也能多一种选择。” ……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宝玉就在路村中和族人们生活在一起,在他的童蒙时代、在他长大的家乡,享受着难得的时光。他并没有闭关清修,甚至也没有再辟谷,每天中午都和族人们一起吃饭。 清晨时他在后山找一片僻静的地方修炼开山劲,午后则走出村口外,用一柄巨斧开山凿路。他在修炼开山劲,修炼的同时也在运用其功。路村人的祖先路武丁,曾是为巴原开国之君逢山开路的勇士,而宝玉今天则从路村向外开路。 一个月时间,他将原先崎岖险阻的山道开凿成一丈来宽,沿着地势尽量选择平缓之处通过,向前开辟了三百步。迈出一脚的距离称为跬,左右脚各向前迈出一跬的距离称为步。成年男子的一步约为六尺,三百步则称为一里。 宝玉手中那柄斧头是路村世代相传之物,也是一件上品宝器,名为开山斧,就是路武丁所留。他并未动用其他的神通,就是运用开山劲,在一个月内开出了一里之路,在他离开之前,已掌握了武丁功的极致境界。 宝玉开山辟路也另有目的,他和盘瓠一直在搜集各种东西,采出石料切割齐整,砍伐树木加工成板材与料方,软草适当以法力炼化编织为不腐不朽的草帘。这些东西每天运回来,就堆放在他的小屋后面。 族人们并不知道宝玉将要离开,只知青山族长让他修炼祖传的开山劲,见宝玉运回来这么多东西,分明是要建房子嘛!他这是要造多大的房子啊?有人就和宝玉开玩笑,说他现在长大了,个子也高了、身子也壮了,已经开始想女人了,这么早就想造大房子为娶亲做准备,还问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是不是已经有看上的? 宝玉只是笑,却不解释,他确实早就说过,要扩建自己的小屋。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在一天深夜里,宝玉终于动手了。 青山族长和水姑这天都不在路村,青山族长身为城主当然有很多事情,而水姑自上次从太昊遗迹回来后性子就变了,居然和青山族长一起去了中央谷地。水姑找来工师大人辛束,说是要选址丈量规划,设计将来山水城。 虽然青山族长这几年不打算建造城廓,但水姑认为山水城迟早是要建成的,应事先把一切都准备好。城墙有多宽、多高,城垣有多大、城门开在哪里,建成后是什么形状,怎样定址、引水、划分城中区域,这些都要计划妥当,才好测算大概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能在多长时间内修成,她甚至还在几张经炼制的羊皮上画了很多图样。 对于水姑做的事,青山族长只是笑、很幸福的笑,这才是他想要的山水城。但水姑却不知道,她在中央谷地中琢磨如何建造山水城时,宝玉也在路村中琢磨给她和青山族长建造怎样一座新居? 这天后半夜,村寨中寂静无声,宝玉在小屋中定坐,他的小屋就连着青山族长的屋子。周围突然无声无息发生了各种变化。地表泥土涌动出现了沟渠,屋后的石料飞起落在这些沟渠之中,依次砌成地基和墙壁。 每一块石料都经过切磨,彼此拼接得非常齐整,还以经过了简单法力炼化的黏土粘合。不留缝隙。墙建好了便是屋顶,先铺上两端带子槽的木板,接缝处则用带母槽的木方榫合封口,然后再铺上编织好的草帘,草帘上再压着一些石块,一座建筑便造好了。 这座建筑与村寨中其他的石屋不同。周围有一圈一人多高的院墙环绕,屋子在中间,自然分隔成前院和后院。但是院墙并没有贴着房子,前院和后院的两侧是相通的,只在前院正中开了门户。 青山族长的石屋以及右侧宝玉的小屋都还在,但那间石屋的左侧与后侧。又新盖了两间房舍,而且从屋中开了门户相通。更有意思的是,新盖的这两间屋子都是带窗户的,既可采光又可通风。由于有院墙的环绕,外面的人看不见窗户,当然也无法看到屋内的情形。 路村中的石屋一律有门无窗,而且门也是没有门板的。天冷风大的时候,可以挂上厚草帘或者竖起木板挡住门,平时屋里显得黑乎乎的,但大家晚上睡觉也不需要灯,天一擦黑就进屋躺下了。 宝玉修了这样一座带着窗户,而且内部墙壁上也开门,几个屋子连通在一起的房舍,倒是一种新创造。但这也不是宝玉自己发明的,山神曾向他介绍巴原上的各种事物,在印入元神的神念场景演示中。也出现过各种房舍的样子。 所以宝玉灵机一动,就给山神和水姑修了这样一座房子,从一间屋子进去有多个房间,刻意还开了窗户,外面有院墙环绕。同时将青山族长原先的屋子与自己的小屋都保留了下来,但建筑本身仍完全是路村的风格。 这一圈院墙环绕着几间相连的石屋,划分出了一个**的家庭区域,就像一个缩小了很多倍的村寨。这是他送给青山族长和水姑的礼物,也是临行之前的报答。宝玉也许并不清楚,他在路村建造的这样一座房子,其实也意味着共同生活的原始部族,向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村落过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