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唐熊孩子》
第(2/3)页
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所以学习汉话的热情也是空前绝后。
走在此处街头,你就可以看到有不少阿三人用蹩脚的汉语打招呼,无论如何也不说阿三语了。
这一项措施推进的不错,秦彦知晓后,在早朝上连连称赞,“想要同化当地的居民,语言是最重要的,等到彼此能够沟通,思想就会越靠越近,再加上日积月累的习惯影响,这些百姓早晚都会顺理成章的接纳大秦人。”
本来大臣们十分不理解为什么秦彦就那样放任三个经济重城不管,如今却是明白过来,原来自家王上要的不是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是为了长远考虑。
想清楚了这点,朝堂上再没有人催促秦彦赶快在这三地通商了,他们更是对他和原穆修夸赞起来。
“原来如此,是我等狭隘了,原大人眼光长远,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此举措为同化他国之人树立了标杆,放眼全天下,也不会有任何人找到错处!”
“王上英明!难怪会派一个年轻人前往,我们这些老古董终究是思想有些落后了……”
原穆修远在边城,并不知晓这些夸赞,在推行了汉话后,他把目光放到了统一刑罚和钱币上。
遥想当年,征战六国的嬴政在一统后都会选择车同轨、书同文,先贤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加速当时帝国的统一。
他虽然不必效仿先秦那么严苛的刑法,却依然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这三城百姓的思想。
原穆修并没有把当地的钱币直接作废,而是推出了十分优厚的置换制度,联合三地钱庄,凡事有想要兑换新币的百姓,均可以以九十当百。
这可是平白无故拿钱的好机会,百姓们自然不会放过,纷纷把家中的旧钱找出来,到钱庄换为大秦的新币。
“你小子快一点,一会儿又排不上号了!”
一个头绑纱巾的妇人拎着家中全部的钱财,不停地催促着,家里的大小伙子却依旧不紧不慢的在茅坑中磨蹭,等到两人到了家附近的钱庄,却发现早已人满为患,排队的人都快到城门口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