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依照老臣所见,此事,万万不可啊!” 果不其然,人群中,一道苍老的身影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汲黯。 一个颇有威望的老臣。 即便是张伟,身处在营帐上,算是有所耳闻。 为人倨傲,敢于直谏。 同时,他的家族,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族。 虽说比之张家多有不如。 但。 在朝中,尤其是在刘彻的眼中,也是颇具分量。 算是清流的扛鼎人物吧。 其实一直以来,这个所谓的汲黯,倒也是搞出了不小的动静。 在人员的调度以及一些其他方面,他总是跳出来和刘彻唱反调。 尽管刘彻清楚他的心是好的。 然而,汲黯,或者说类似的这种清流一般的人物,从头到尾都不讨喜。 甚至是,张家为此也没少和他拌嘴。 看到汲黯跳出来,刘彻眼神多有不喜。 实在是,这个老头出来,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的。 虽然本质上,汲黯所做的,都是为了朝廷好。 但。 他向来不给任何人面子,在营帐上也是自顾自的,只按照自己的意见为主导。 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清流的名声。 对此,张伟倒是嗤之以鼻。 如果是真正的清流,他倒也是挺发自内心尊敬的。 毕竟,清流清流,平日里不鸣则已,关键时候是敢于将自己生命抛之脑后、劝谏帝王的。 然而,朝中的清流,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 就是,眼前的这个汲黯,倒也是一届名臣。 若非必要,张伟其实是不愿意见到如此场景的,尤其是一个在朝中颇具声誉的忠臣主动跳出来反对。 头疼。 想必现在留车也是这样。 思索间,屏幕旁的喇叭再一次传来了声音。 “陛下,万万不可擅行此举!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岂可为了几分缥缈的可能,就冒此等危险?张尚书之思虑,能看的出来,确实有极大的可能,老臣亦是觉得此计甚妙。但是,万一呢?” 汲黯再一次开口,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 他的言语,倒也是十分的有道理。 甚至与张伟的顾虑几近相同。 但凡张家不是立功心切,不是想要将匈奴毙其功于一役,避免大汗陷入长久的拉锯战。 其实,张伟是更加愿意建议刘彻稳扎稳打的。 一般来说,兵行险招,乃是万不得已才会做出的选择。 而大汉,按照他们如今占据的优势,毫不客气的说,即便是正面展开拉锯,也是完全可以将匈奴一步步蚕食殆尽的。 区别只是时间的长短,以及功劳的大小。 或者换句话说,一旦与匈奴展开拉锯,大汉这边的战线,将会被拉到无限长。 时间方面倒还是小事,就是,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将会到达一个惊人的地步。 毕竟,草原实在是太过于广袤,而匈奴又熟悉地形,可以说完全占据了地利的因素。 大汉这边,虽说可以采取大军稳步推进的方式。 然而,每推进一步,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的,并且,随着战线的拉长,他们的补给也将会消耗的更多。 一旦是匈奴真心想跑,凭借匈奴的优势,大汉很可能无功而返。 即便是他们在表面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当然,硬要死磕,刘彻是有大概率能够延续胜利的。 只是。 那样的话,基本上也只会是惨胜,也只会给大汗的国力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 参考历史中,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动了三次战争。 虽说都是取得了胜利,但都是极其惨烈的,甚至大汉这边因为平凡的战事,导致大汉的国力日渐衰微。 这也为后世大汉的逐渐衰落,埋伏下的不浅的隐患。 如此。 刘彻是不愿意见到这一幕的,张伟这边,更是不愿意见到这一幕。 他张家,还是希望借此机会立下功绩,进而在大汉的军中站稳脚跟,并且是,在没有任何人敢于多言的情况下站稳。 简单概括就是名正言顺。 而机会就近在眼前。 一旦张家为大汉立此不世之功,见识到张家的谋划,他们顺势进入军中,只会是名正言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