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一次传来一声轻响。 “臣,张旺景,拜见陛下。” 刘彻依旧是相同的态度。 “旺景,伱来了。” 三人依次落座。 “如今,朕来,是因为朝堂上的情况,实在是让朕头疼不已。主要还是……” 屏幕前。 张伟听着刘彻的描述。 眼里闪过一丝不屑。 更多的,他的内心则是充满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讥讽。 看的出来。 因为张家的缺席。 朝堂上,各种妖魔鬼怪,都开始跳出来搞事情。 当然,大方向还是由那群武将把控。 想要对匈奴动手。 或者说他们觉得,之前大汉已经经历一战,将匈奴的精锐尽数剿灭。 眼下,匈奴剩下的残兵败将,对他们来说就是大好的功勋。 最艰苦的一战,他们躲过去了。 剩下的,无非就只是乘胜追击。 功勋就如同田地里的麦穗一般,只等他们弯腰去捡拾。 这么一想。 几乎是所有的武将都跃跃欲试。 这才在朝堂上传来各种愿为先锋的言论。 这哪里是愿为先锋? 这哪里是愿意先拔头筹?这是想要先夺取军功! 刘彻哪里又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说实话。 他亦是想要对匈奴动手。 只是。 一直以来,张伟的告诫都浮现在他的面前。 确实,匈奴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 单于是何等的雄才大略。 在意识到大汉的威胁迫在眉睫,他肯定已经整肃好了匈奴。 即便是匈奴主力尽失。 真正来到匈奴的主场。 大汉,最大的可能还是无功而返。 “只是,朝堂中的朝臣,所有人都是表现的一副忠心义胆的样子,朕实在不忍心拒绝。” 言语间。 刘彻充满了无奈。 连带着,张伟也感同身受。 其实这种感觉,张家一直以来都算是替刘彻默默分担了。 现在,刘彻算是才感受到。 朝堂之上的朝臣,为何个个奋勇当先? 他们所为的,无非就是军功,无非就是因为这军功在他们心目中唾手可得。 实际上呢? 实际上,当面临真正的抉择,就像是之前的大汉与匈奴第一次大战。 面对谁愿意垫后的问题。 鸦雀无声。 刘彻,自然是已经看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无奈,更多的还是恨铁不成钢。 想要将他们拿下去。 肯定是需要一个极好的借口的。 总不能,动不动都对朝堂发动清洗。 清洗的对象还是以武将为首。 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陛下,您在朝堂上的顺水推舟,这一点很不错。其实眼下距离进攻匈奴时机已经几近成熟,差的只是他们内部的推动。换言之,我等只需静静等待,便足够了。” “然而,朝臣却是等待不及,我等只好顺水推舟,答应其所求倒也无错,只是……” 张伟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张爱卿,但说无妨。” 刘彻倒是有些急迫。 “只是,陛下,此事尚且需要从长计议。就比如我大汉派多路大军前往匈奴,其中势必要安插我等之亲信。而这,才是我等一锤定音之机。” “换而言之,我们需要将那群人和我们的人彻底区分开!多路开花,四面包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唯有陛下方能决断。” 张伟这话一出。 刘彻就懂了。 这事,还需要刘彻他自己决断。 军中之事。 原本张家愿意站出来替刘彻发言。 但是,朝中的闲言碎语太多了,而且看不惯张家的好的人,实在是太多。 故而,张伟选择了暂时的退去。 现在,想要让他们的计划顺利实施,想要能正确的安排好这一切。 他们自然是需要刘彻主动发言。 就比如,安排好他们自己的军队。 之所以将军队划分为几份。 其实就是在于,张伟早已经发觉中了军队中派系的不同,自然会存在各种争抢军功的现象。 他可不想自己精心的谋划,却被一些什么都不用做的人坐享其成。 再者说了。 你们这群人招惹了张家,我张伟自然不会不计较! 张伟自认从来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 对于那些敢于招惹张家,敢于暗中给张家使绊子的。 韩安国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下场了! “陛下,臣得知军中有小将霍去病,其实力能力皆是上上之选,且对骑兵独具能力。” “如此,陛下,臣建议霍去病为一路,卫青为一路,共击匈奴。” 张伟淡淡的开口。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