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依旧是有不少人对张家心怀不满。 朝野中的些许流言蜚语,就是最好的佐证。 即便是刘彻,面对此景,亦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身为帝王,他自然不能袒护太多,以免寒了其他人的心。 这也成了张家最大的弊病。 之前张家没有把柄,很多人说不出个理所当然。 现在,张伟向军中发展,这不等同于将把柄送到他人的手上! 擅自插手军政,这可是要杀头掉脑袋的! 本想在今日的朝会上主动发难。 本想让张家就此下不来台。 然而。 张伟的这一番请罪,反倒是自己跳出来承认了。 正中下怀! 当即。 有朝臣直接走出队列。 “陛下,依照老臣所见,张尚书所言极是。罪责属实。” 却是。 他想要直接做实张家的罪。 其心可诛! 屏幕前,张伟神色一凛。 但。 依旧是操控着张旺川不动声色地低下头。 直接将这个所谓的朝臣记上了小本本。 至于他的名字。 叫什么来着? 张伟决定朝会之后再查。 刘彻倒是显得情绪不高。 且不说,这并非是张家的问题。 就是,即便张家却是擅自做的主张。 那也该是他刘彻发问。 而不是某些朝臣! 张伟亦是看出了刘彻的心中所想。 内心,算是放下了大半。 他操纵起了张旺川接过话茬。 “陛下,为臣子者,不得擅自议论军政,不得擅自插手军政。故而,今日起,我张家决定,张家所有子孙皆不得从军,所有子弟皆不可擅议军政。” 此言一出。 刚才出列的朝臣脸上,一阵大喜过望的神色。 包括在朝会的一些将军。 当然。 也有一部分人,脸色凝重。 其中,以军中与张家亲近的那个派系的人为主。 之于他们来说。 张家的加入,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在军中,不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是西风压倒东风。 如此,才能掌握大权吗? 他们帮助张家,亦是有如此的想法。 然而。 站在前列的卫青,包括参与过大汉与匈奴第一次征战的一众将军,却是脸色阴沉。 张家表示,不得擅自议论军政。 字面意思,貌似是张家放弃在军中发展。 对于那些见不得张家好的。 尤其是视张家如眼中钉,肉中刺的人。 他们倒是欣喜若狂。 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张家加入军政。 难道,真的全是坏事吗? 真的如同某些人所想的,张家离开了那些坑位,将会留给他们吗? 不,绝对不是! 军中,相比于朝堂更为现实。 除去那些有大背景的。 更多的,还是以才能、才华者上位为主。 这群人,见不得张家好,费尽心机想把家张家挤出军中乃至于朝政。 无非就是觉得,张家占了他们的位置。 他们自己呢? 自己又有何等的能力? 别的不说。 张家发展到现在,对大汉的贡献是有目共睹。 尤其是张家的诸位家主,几乎是代代人杰。 对刘家、对大汉的贡献,几乎都是不遗余力的。 甚至是不求回报。 反观某些人所做的,一切都以利益二字当先。 两相对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在者。 张家曾经无数次地证明了,他们是如何的值得相信。 不光是在朝政,以及平日的决策。 甚至在军事上。 张家的布局与远见。 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甚至是卫青都很佩服。 从数年之前就开始布局,定下的计策,尽管巧合因素居多。 但。 谁又能想到比张家更好的决策呢? 谁又能想到,张家的决策居然能够成功,居然能够让十几万的匈奴全军覆没呢? 没有,一个都没有! 扪心自问。 即便是卫青等人。 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都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办法做的比张家更好! 那么,现在,千方百计地想要把张家排挤出军中。 是,看似是他们保护了了自身的利益。 长远来看呢? 大汉对匈奴的战争,不会是一次战争就结束的。 更多人都是希望乘胜追击,都是希望将匈奴一举剿灭。 什么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他们不会以为大汉只需要派兵出征,匈奴就会望风而降,就是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吧? 做梦! 没有完善的计划。 他们甚至连匈奴王帐在哪都发觉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