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伴随着张伟淡淡的话音落下。 刘彻了然般地点了点头。 “的确,诚如旺川你所言。此时,匈奴的内部出了问题,单于也做出了昏招,但是至少短期内,依照朕之所想,匈奴内部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没错,陛下。尽管类似这种派兵强压之事,看似是昏招,但至少是能够保住一时。不仅能极大地延缓我们大汉可能的出兵的速度,而且,也给了单于一定的喘息的机会。” 面前。 经过两人的这一番分析。 行事明朗了许多。 但同时。 刘彻面露犹豫。 “如此一来,我等想要一鼓作气的心愿,岂不是就难以实现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单于如此行事,怕不是就是担心我们大汉立即出兵草原,让他们雪上加霜。” 面对刘彻的犹豫。 张伟反倒是不慌不忙。 “陛下,其实某种程度上,这对我们大汉也是有利的。不光是单于以这种方式行事的弊端实在是明显。更是因为,我大汉从来就不惧打持久战,从来就不害怕等待。” 嗯。 王座上的刘彻,顿时就陷入了思考。 的的确确。 大汉与匈奴战争。 所讲究的,从来就不是什么一战而定。 或者说。 大汉的作战状态,以及他们这种农耕文明的形式。 先天性的,就决定了大汉的后勤保障与持久战方面,将会更为出众。 而匈奴的游牧民族的发展模式。 则是让其在保障了机动性的同时,讲究速战速决。 以骚扰战为主。 过往,匈奴多次骚扰大汉的边疆,而大汉却对此无可奈何,无一不是印证了这一点。 当初,在文帝景帝时期。 尽管有着和亲一事保障,然而匈奴对大汉的边关依旧是没少骚扰。 换而言之。 大汉擅长打的是阵地战,而匈奴则是擅长游走。 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征战。 大汉借着地形的优势,以阵地战将匈奴的主力一网打尽。 然而。 尽管主力全军覆没。 匈奴从来都不是没有一点抵抗之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汉始终没有立马出兵草原的意思。 而是在张伟的建议下。 一部分人摆出架势,要反攻草原。 实际上,大汉的军队反倒是开始修养起了身息来。 养足精力,才好进行更加庞大的战争。 才能够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之于匈奴,张伟想的从来就不是什么一战而定! 这样的想法。 反倒是与匈奴首领单于的认知大相径庭。 这也就间接性地造成了现在,单于的决策性失误! “张爱卿之计谋,朕佩服的紧!” 想清楚其中的关节所在。 刘彻是微微感慨了一句。 张伟的想法从来都不是一战而定。 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是指在一场战争中。 反观匈奴。 他们拥有广袤的草原,拥有更强的机动性。 若非是占了地形的优势,他们想跑,大汉还真没什么办 法。 那么,大汉想要与之交战。 想要将其一步步地尽数剿灭。 不只需要自身的计谋。 更是需要,让对方犯错! 让整个匈奴乱起来。 让他们没有办法万众齐心,没有办法发挥自身的所长。 甚至是,没有一个英明的领导者! 四分五裂。 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眼下,单于反倒是想错了张伟的意愿。 在大汉做出一副想要全军压境的形势中。 单于深知。 一个不稳定的王帐,会给整个匈奴带来灭顶之灾。 再加上,他也想进一步稳固自身的权利。 至少不能因为之前的全军覆没一事,对他的权力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故而。 在草原中开始流传起关于单于的不利的信息的时候。 单于当机立断,直接就是派兵镇压。 采用的理由,自然是堂而皇之的。 眼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