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张骞出使,张伟的闲棋!-《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3)页

    攘外,必先安内。

    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张伟的影响下。

    大汉,贯彻了刘恒的意志。

    官场上。

    再一次迎来了新一阶段的动荡。

    无数的官员,起起伏伏。

    一批人下去了。

    又有新的一批人上来。

    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传出。

    尤其是。

    朝野中开始隐约约传出,张家把持朝政这些讯息。

    刘彻对此态度很严肃。

    直接派人严查。

    一旦发觉有人捏造事实,散布谣言。

    无一例外。

    以重罪论处。

    主打的就是杀鸡儆猴。

    而消息的源头,很快就浮出水面。

    不用想。

    显然就是朝堂中所谓的那些清流。

    当然,这次散布谣言的朝臣覆盖面很广。

    大者,例如身居御史大夫的韩安国。

    而小者,则是林林总总数十人。

    总之。

    大鱼小鱼皆是浮出水面。

    要说有没有平白遭受诬陷,乃至于被人借题发挥拿下去的。

    这是必然。

    至少,韩安国之事,就是张伟抓住了他的把柄,然后在刘彻的默许下。

    成为了此事最大的鱼。

    说来也奇怪。

    这群人,对张家不满,乃至延伸到对安排张家任意行事的刘彻不满。

    某种程度上,刘彻才是这件事的源头。

    然而。

    这群人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张家。

    无论是嫉妒也好,亦或者是真的有自己的思量也罢。

    无一例外,他们都从未展现过对刘彻的想法。

    甚至,连一丝想法都不敢有。

    张伟对这一点,对他们的这种清晰的认知,还是表示赞扬的。

    只是,他们会错了一点。

    对于君王,他们说不了什么,甚至不敢妄议。

    但是对于张家,他们就如此的肆无忌惮。

    难不成,他们真觉得张家是软柿子?

    真觉得,张家长久以来的与世无争,或者说是不愿与他们争,真的代表着张家就手无缚鸡之力?

    实在是荒谬。

    张家,素来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最基本的。

    在朝堂上,也都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大汉着想。

    所接触的,与其他官员不多,但大多是井水不犯河水。

    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反倒是因为自家的发展,因为取得了某些功绩,成了被针对的目标。

    至于现在,张家不愿意再忍耐了。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直接是引发了朝堂的动荡。

    能够看的出来。

    刘彻对此事也是隐忍许久。

    或者说,他对朝廷上的某些反对的声音,乃至于那么一撮人。

    早就是有了拿掉他们的想法。

    因为种种原因,因为时机尚不成熟的缘故。

    因为缺乏某个借口。

    刘彻一直按兵不动。

    一直到现在,这群人主动将把柄送上门来。

    妄议朝政,这可是要杀头的死罪!

    更何况,他们议论的,可是此次大战最大的功臣张家。

    如果没有张家,没有他们费尽心力地去扶持主战派,最终形成了大汉与匈奴交战的格局,进而用计让匈奴全军覆没。

    此时的大汉,依旧是沉浸在边境匈奴的困扰下。

    边患频频。

    这是毋庸置疑的。

    身为君王的刘彻,在清楚张家贡献的同时,亦是很感激张家所做的一切。

    这群人呢?

    夸夸其谈,躲在背后乱嚼舌根!

    不仅没有任何的作用,反倒是,一个个争名夺利,眼红他人的名利!

    如此之人,如此沽名钓誉、无任何能力之人。

    刘彻早就想找个由头将他们放下去了。

    眼下,不过是借题发挥。

    无论是非议张家的。

    亦或者是在朝堂中大放厥词,明里暗里与刘彻、与张家对着干。

    最终都被一一清算!

    大汉安定了太久太久,也造就了一批贪图享乐的无能之辈。

    安逸,带来的是莫须有的事端,是他们的空口白牙,夸夸其谈。

    当刘彻决定肃清的时候。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包括此时最大的大鱼,韩安国。

    一次次地与张家、与刘彻作对,一次次地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最终,因为韩安国为大汉的贡献。

    刘彻倒是没有为难他。

    落得个退位、颐养天年。

    一瞬间。

    韩国仿佛是苍老的几十岁一般。

    其表现的情绪,包括最后深深地看了张伟一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