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无论是从一开始的牵头,到后来各项计划的实施,再到后来张家的布局,将匈奴引入伏击内。 可谓是步步为营。 极大地诠释了张家的能力。 不少人,对张家佩服的是心服口服。 其中甚至包括卫青等将领。 可以说。 除了张家的张旺成在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众将领,对于张家这个家主张旺川的计谋,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包括他们对张家的好感。 军中掌管的是行军打仗之事,他们自然对此等有能力的人物心有所喜。 不像是朝堂中的只会搬弄是非的文臣。 他们更加喜欢类似张伟般的存在。 然而。 刘彻的封赏却是。 让所有人一头雾水。 随即演变到,惊骇莫名。 看似轻若鸿毛。 仅仅是一些甲胃,乃至于弩箭。 放在他们眼中,放在他们军中。 甚至连个水花都溅不起。 然而。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生意。 却是让不少人心头一寒。 尤其是朝堂上的韩安国。 他似乎是想起来了些什么。 极力地开口想要劝阻。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此等军械之物,怎可赏赐区区一家族?无论张家有多泼天大功劳,在我大汉,私自圈养兵马,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张伟淡淡地扫了一眼情绪激动的韩安国。 但, 随即也是操纵着张旺川走出队列。 “陛下之心意,我等领受。但,此赏赐我张家是万万不能接受。我大汉国泰民安,何需额外兵马来维持安定?且,我张家自始至终对大汉绝无二心,佣兵一事……” 张旺川还想说话。 没想到,这次是刘彻主动开口打断他。 “旺川之心意,朕早已是知晓。张家之心意,朕更是无数次心领神会。然,此次征战,让朕意识到了,即便是张家并不愿插手军务。但,朕亦是需要一支靠谱的力量。” 闻言。 朝堂的武将跪了一地。 “陛下,臣等惶恐。” 刘彻随便一摆手。 “朕并非是怪罪而等护卫不利,也非是小看我大汉军伍。只是,此次张家旺成之事,让朕很是心痛且无奈。如此忠君报国之辈,敢为我大汉先,敢在几十万匈奴面前率三万人以肉体扛之。” “朕很是心痛,朕亦是不希望此事再次发生,朕希望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心的张家面临此事,有抵抗之力!再者,张家不愿接受朕的任何封赏。” “诸位可知,倘若朕封张家侯爵之位,乃至于王位。依照我大汉律法,张家完全可以转养一只少数的私兵,朕只是在此基础上,并未授予张家王位。” 此言一出。 满朝寂静。 刘彻的解释,在听起来有道理的同时。 更是凸显两个字。 信任。 对张家毫无保留的信任。 并且,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张家屡次推辞不受王位。 其实就是在怕,受到刘彻的猜忌。 或者说,张伟的小心思,不愿意与大汉彻底绑死。 也是为了今后铺路。 然而,在刘彻的视角中。 这就是一种忠君爱国的体现。 张家,为了不被帝王所猜忌,尽量地避嫌。 这更是凸显了张家祖辈的忠诚。 但,就是这么一份忠诚。 就是这么一个忠诚的家族。 在无人敢发一言的时候,他们跳出来,愿意承担最为艰巨的任务。 并且,还在打击匈奴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此忠臣。 刘彻在感动莫名的同时也是暗自下定决心。 绝对不能,让此惨剧发生。 既然你张家不愿接受爵位。 那么,朕就给你这个爵位应享受的一切。 包括少部分士兵。 刘彻有自信,张家不会反。 张家多年的忠诚,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证实了这一点! 再者,刘彻也是不希望此惨剧再一次发生。 他希望有了这部分人。 张家至少能够在乱军中保全自己。 能够为大汉更好的贡献一份力! 屏幕前。 张伟神色震动莫名。 对于刘彻突然的封赏,尤其是并未向张伟透露出丝毫的风声。 要说没有感动是不可能的。 张伟更是清楚刘彻的意思。 对于他张家,刘彻可谓是付出了毫无保留的信任。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张伟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受爵位,是因为他不想在名义上与大汉绑的太死,是他想要为张家留一份退路。 而豢养兵马,则是他近阶段想法的改变。 现在。 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不得不说。 刘彻对张家是真的毫无保留的信任! 眼看着刘彻眼神的坚定。 随即,张伟顺水推舟。 操纵着张旺川,一副热泪盈眶的神情。 双膝跪地,郑重一礼。 “我张家,跪谢陛下隆恩!”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