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却是刘彻主动来到张伟的车厢内。 “陛下。” 张伟操纵着张旺川恭敬一礼。 “陛下若是有事,召我前往陛下车帐就可,何须陛下亲自前来。” 张旺川主动开口。 言语间,甚至还有三分惶恐。 面前,刘彻亲切地摆手。 “旺川,你与朕还分什么你我?再者,朕在车厢内呆着也倦了。” 刘彻一边开口,脸上露出些许的疲劳的态度。 看得出来长久的赶路。 即便是对车马条件更好的刘彻来说,亦是一件折磨的事情。 当计划敲定之后。 尤其是,所有的计谋都交给了手下,也就是自己最信任的张家。 此次刘彻的御驾亲征,更多的则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如果说一开始出征之时,刘彻还有些许的激动。 到了现在,就已经只剩下麻木了。 古代车马不便,大军的迁徙往往是需要数月,乃至于经年之久。 换而言之。 即便是大汉早有准备,且已经从各地开始调集精锐以及粮草。 光是刘彻从帝都赶到边关,都要耗费不短的时日。 好在,眼下已经是接近了。 车架经过的绿地已经是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一片荒凉的裸露的空地,以及些许的荆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情不自禁间,张伟有些感慨。 一旁的刘彻先是毫不在意。 接着,又流露出满脸的愕然。 “旺川,这是你的著作?” 屏幕前的张伟一愣。 却是发觉。 貌似自己说漏了嘴。 好在,这只是些许的诗作。 自己看到塞外的这一幕,不过是有感而发。 当即。 他向刘彻开口解释。 “陛下臣平日喜欢博览群书,似是从某些著作中提取到些许的关键文字。今日偶有所感,这才情不自禁的感慨了一句。” 张伟的意思实际上模棱两可。 这个有感而发,既可以表述成自己的,亦可以表述成他所看到的。 不管怎么说。 张家眼下的发展,重心还是在朝堂。 类似这些诗作,可有可无。 他张伟既然不小心说漏嘴,也就没有必要太过去纠结。 不再关注这个小插曲。 张伟将视线投向刘彻。 “陛下,且不知……” 刘彻自然是明白张伟的意思。 “张爱卿,主要还是朕对计划的思虑,依旧是有些踌躇。阏氏是否真的如同张爱卿所想,能够主动完善我大汉的计划?须知,他可是匈奴营帐中的一员。若是其选择出卖我大汉,亦是能够得到单于的赏赐,更进一步也并非痴心妄想。” 言语间,刘彻的眉宇透露出三分担忧。 张伟倒是老神在在。 主要还是,依照他的思虑,眼下他们已经是做了能做的所有努力。 即便是再去完善计划,也达不到他张家目前所布置的水平。 张伟自然是知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道理。 只是。 他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 匈奴那边面临的问题太过无解。 要么大汉就凭借硬实力与他们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并且,还需要保证能够将匈奴拖入这场消耗战。 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历史上记载的,由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动的第二次第三次争斗。 也是大汉在牺牲国力的情况下,勉强换取的战果。 算是伤敌800,损己1000。 虽说凭借大汉的国力以及恢复能力。 这些损失还是能够接受的。 但。 这次,张伟想要借此时机让张家得以发展。 势必不能仅仅是依靠这些功劳。 单纯的顺应历史的发展固然没错。 经过张伟多次的实践证明。 历史的大势,几乎是不可违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