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保我大汉北方再无忧患……” 淡淡的几个字,在朝堂回响,逐渐消逝。 能够看到。 随着张伟的话音落下。 整个朝堂,顿时是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无不是反复地咀嚼着张伟的这几句话。 眼下,投降派与主战派的剑拔弩张已经是清晰可见。 从韩安国主动对张家发难就可看出。 他们,已经是忍无可忍。 如今,朝堂的形式相比几年前,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就比如一个新兴崛起的势力——儒家。 刘彻亲自扶持、并对其信任无比。 一如之前的张家。 潜力之大。 甚至发展势头比张家还要迅猛。 毕竟,儒家是一个学说。 遵循此思想的,何其多也。 身为刘彻的左膀右臂。 他们自然是刘彻指哪儿,他们打哪儿。 从董仲舒等人在朝中的表现,足可以看出端倪。 儒家,已然成为了大汉的一个全新崛起的庞然大物。 加上,朝堂中。 张家和儒家的关系。 眉来眼去。 在儒家的发展历程中,张家可谓是出了不少的力。 一颗冉冉升起的彗星。 一个原本就势力庞大的老牌家族。 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韩安国不敢想。 投降派等众多朝臣不敢想。 故而。 要趁着儒家尚未完全成长。 必须要尽早发难。 一定要在朝堂的局势难以遏制之前,再度让他们投降派占据上风。 至于发难的对象。 显而易见,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张家来开刀! 当然。 这份选择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儒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已经是太大太大。 有着刘彻的帮扶。 想要对儒家发难。 难度实在是很高。 反观张家。 索性,张家这段时间的维持的和平,已经是让不少主战心生派不满。 至少在他们眼中。 既然要打,就尽早打,哪里有什么与胸虚伪与蛇的道理? 即便是他们亦是知晓。 张家主持的互市,自始至终都并非是为了和匈奴保持好的关系,而是为了今后更长远的利益。 但, 那又如何呢? 身为骄傲的大汉,身为天朝上国。 他们势必是要站在诸国之巅的。 小小的蛮夷之地,哪里需要他们去费尽心思算计? 显然。 不仅是投降派想要对张家动手,甚至包括保守派的内部,都是有不小的意见。 加之。 边关互市之事,委实是庞大无匹。 早就让不少主战派憋了一肚子火。 张家,面临的是内忧外患! 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的情况更好了。 当即,韩安国决定动手! 决定在朝堂上对张家发难。 当然,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相对来说,他们其实更愿意对儒家杀鸡儆猴。 只是,刘彻对儒家的保护,加之儒家在朝堂上逐渐建立起来的根基。 主要还是,儒家刚刚崛起,至少在很多人眼中。 算不上是什么太大的威胁。 相比张家这个庞然大物。 实在是不值一提。 眼下,重点还是张家该如何。 思前想后。 这群人决定,对张家发难!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 张家的张旺川,居然在面对如此境况时,依旧是能够“倒打一耙”。 说起来,张伟的诸多做法。 其实都大有深意,并且都是早有安排。 早就安排好了退路。 甚至,连张伟自己都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破绽。 故而。 无奈之下,韩安国只能在张家与匈奴的互市一事上大做文章。 旧事重提。 只是。 显而易见的是。 张伟早有准备。 所谓的以身饲虎之说,不仅是没有吓住张伟。 甚至,让他的情绪都有些激动! 原本,不想与你们做得太过难看的。 这是你们自找的! 这么一场战火,逐渐绵延。 朝堂中,充斥着火药味。 刘彻出手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