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历朝历代的史书,都是以上层的角度去记载的,鲜有记载底层民众的。 史书是王侯将相的光辉历史,和底层民众没有多少关系。 他们在史书上,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但偏偏,历史又是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创造的。 杨轩要用笔、用文字将他们的鲜活面貌记录下来。 作为后世人研究古人最有力的史料证据。 …… 杨轩的悄然离开,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没什么影响。 顶多是在刚离开的时候,引起了一些震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就没什么人谈论他了。 或许有人在私下里聚会的时候,会说起一个叫杨轩的人,然后感慨上几句,但转过身,就忘记了。 时间,能磨灭一切! …… 西域和西伯利亚稳定,大明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经略海洋上。 强大的国防实力,稳定的政局,没有让战争波及到大明内部来。 在水师的威慑下,大明的商品倾销海外,为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巨大的利益,不可避免会引起强盗的眼红。 小规模的海战时不时会发生,但最终都成为了郑森功劳册上的一笔笔功绩。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带着自己的残部倒是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们联合收编海外汉人的农场主、种植园园主等,从海外殖民者的手中抢食吃。 在印//度半岛上重新建立起了大顺。 除了水师实力弱小之外,陆地上的实力倒也不差。 汉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以及种地经商的天赋,独领世界。 还别说,李自成的大顺通过对外贸易和扩张,还真在贸易上从大明的口中抢下了一口肉。 不是没有强盗眼红大顺的财富,但都被打退了。 印//度半岛,实在是太适合种地了。 李自成和他麾下的残部,好不容易有了栖身之地,又怎么可能再让给别人,自然是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李自成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大明,葬在故乡,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 承武二十八年,李自成逝世于海外。 庙号太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