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黄记每天五、六点就有客人在外面排队等开业,一直到晚上凌晨两三点都还有客人在外面排队。哪怕后厨已经没菜了,就剩两捆青菜,客人也愿意吃一盘青菜再走。” “这就是许成的影响力。” “在通信不发达,纸媒为王的时代,许成的影响力大到超乎你的想象。” “只需要一篇食评,几句赞美,他的粉丝就会不远千里,哪怕坐飞机横跨大洋也要千里迢迢过来,只为吃一道许成称赞过的菜。” 秦淮听郑思源这么说,心里多少是有一点吃惊的。 怎么说呢,他知道许成很牛逼,但他没想到许成这么牛逼。 同样的话从黄安尧嘴里,从董仕嘴里,从郑思源嘴里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黄安尧是粉丝滤镜,董仕是八卦头子,郑思源是含金量认证。 “那你昨天没让许成尝尝你的手艺岂不是亏了?”秦淮道。 秦淮觉得郑思源的总体手艺还是在自己之上的。 郑思源是科班出身,均衡发展,六边形战士。 这段时间秦淮在飞速进步,郑思源其实也有所提升,别的不说,就单说绉纱馄饨和泡泡馄饨,进步就非常明显。 郑思源如果能不纠结大翻勺,把下午练颠锅的时间拿出来练白案,进步可能会更明显。 “许成两年前已经尝过我的手艺了。”郑思源道。 “你上过《知味》?哪一期?我得买来收藏!”秦淮眼睛一亮。 郑思源摇头:“没上过,我那时候只想在小区门口卖点心,不想出名也不想上《知味》,所以就婉拒许成的采访。” “那你现在呢?” “也不想,现在师伯的腰也大好了,估计再有半个月就会回来正式上班。黄记过年的时候不能没有点心师傅,我打算帮忙帮到过完元宵,然后就回糕点店继续卖糕点。” “我觉得我的手艺还不够好。”郑思源道,“或许等到哪天我觉得我的手艺足够了,又正好有一家规模还不错的酒楼向我抛出橄榄枝让我过去当大师傅独当一面,我会离开糕点店换个地方上班。” 秦淮一边揉面一边咂舌:“这估计有难度呀,我之前听黄安尧说过,现在国内以白案为主的知名酒楼只有知味居。我昨天研究了一下名厨录的排名,知味居的大师傅排41,名次最低的排97,你如果想去知味居当大师傅的话,就得在名厨上排到第40。” 众所周知,郑达唯一一次上名厨录排名53,然后因为名次太低愤而拒绝排名。 而郑达的手艺绝对是在秦淮和郑思源之上的。 郑达都只能排到53,郑思源想要冲到第40名…… 如果他也有一个系统给他开个挂什么的,没准还有可能。 “这只是以后的打算。”郑思源道,继续包馄饨。 包了一会儿郑思源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们原本不是在聊秦淮吗? 怎么聊到自己身上了? “我爸今天早上看到许成的微博后,打电话联系了几位知味居相熟的师傅,帮你从知味居借几名帮工过来。”郑思源把话题扯回正题。 “帮工?”秦淮惊了,“知味居还能借帮工?” 知味居的业务这么齐全么? 这是什么白案学子的摇篮。 “特殊时期,特殊手段。”郑思源淡淡道,“我爸怕你…这几天累坏了。” “而且也不能说是借帮工,准确来说是学习交流。” 这几天累是小累,等《知味》发行了才是大累。 黄记的点心不限量,郑达怕黄记给他未来宝贝徒弟累坏了。 秦淮一边在心里感叹着真是见识了,一边继续搓面条。 8点40分,黄记众人和蹲在厨房门口的欧阳吃上了长寿面。 从来没有吃过这种等级的高汤煮出来的长寿面的欧阳,恨不得把碗都舔一遍,吨吨吨喝下一大碗面汤后,舔着脸又续了半碗,就出去考察了。 具体考察的方式是,去步行街逛街,买手打柠檬茶。 吃完早饭后,秦淮开始正式工作。 今天的菜单是精品三丁包、酒酿馒头和绿豆糕。 昨天做绿豆糕的时候,秦淮觉得自己似乎是有段时间没有做绿豆糕了,手生,得多练练,就把这道点心加上菜谱了。 也不用做太多,来黄记买点心的基本上都是冲着酒酿馒头来的,昨天三丁包大受成功,估计买三丁包的也不少。 绿豆糕最多就是个搭头。 黄记的绿豆糕多贵呀,虽说秦淮做的绿豆糕味道是比外面卖得要好,但是论性价比,肯定还是寻常糕点店的好吃。 正常上班的秦师傅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10点,黄记的服务员还没有完全到岗。 黄记的服务员是10点40分上班,领班和第二天有额外任务的会提前来,家住附近的偶尔也会顺路提前来。 今天领班来得比较晚,10点才到。 来得晚的原因说出来有点丢脸——太激动了,昨天晚上没睡着起晚了。 黄记的领班从黄记一开业就在黄记工作,是对黄记感情最深的一批员工。这两年黄记日渐下滑的生意,领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又没有什么办法。 她不是厨师不会炒菜,不然她真恨不得冲进厨房给客人们炒两个菜。 现在不一样,现在真正的转机来了! 许成来了! 黄记只要再上一次《知味》,就绝对是板上钉钉的姑苏1,黄安尧的运营水平再烂,在黄胜利的带领下黄记也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领班今天蹬单车的时候都特别有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