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这样, 顾清无偿为家乡拍摄了一支旅游景点的宣传广告,选中的景点自然是最具特色的黄山。 这也是因为他那首《壁上观》刚发布的时候太火了,直接带动当时地方的旅游业,一个月额外创造了十几亿的营收。 随着歌曲发酵,陆陆续续依旧会有很高的影响力,还会成为景点的宣传旗帜。 当地的旅游部门私底下找到顾清,还想买歌曲的宣传使用权。 顾清脑抽了才收钱? 自然也是无偿给予使用。 后来收获了一张终身免游当地景点的‘身份卡’。 徽乡的‘老乡们’,则热切地提出一个更大的期望:希望顾清能写一首如同《壁上观》一样、甚至更具代表性、能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符号的宣传歌曲。 当年的一首民谣《成都》,可以说是把整座城市都带火了,创造的隐性价值无法估计。 顾清一时间也没想出来,哪首歌能完美囊括徽乡的山水、人文与历史底蕴。 但他感受到了那份期待,认真地答应了下来:“老乡们放心,这个任务我记下了。等我有了合适的灵感,一定为咱们徽乡写一首歌!” 他这般无条件为家乡做贡献的姿态,当即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无价的便利与人情。 顾清想去见识一下徽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真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几乎每到一处,都有‘老乡’帮忙牵头,动用关系帮他找到最正宗、最德高望重的大师亲自接待、讲解、演示。 徽墨、宣纸、歙砚、湖笔(文房四宝),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精髓,韵味独特的徽州皮影戏, 铿锵有力的淮河大鼓,精妙绝伦的徽派剪纸,源远流长的华佗五禽戏,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四大名茶),以及当地著名的烟酒…… 顾清几乎是怀着憧憬朝圣的心情,沉浸在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中。 他不仅看,还化身“扫货达人”。 他自己不用这么多,但可以用来送人啊! 圈内的好友、提携过他的前辈……这份带着浓浓文化底蕴的家乡伴手礼,绝对拿得出手! 老乡们当然也不收钱,大师们看他真心喜爱且尊重传统文化,更是慷慨。“漂亮嘴甜的小娃娃喜欢?拿去!要多少给多少,都是自家东西,不值钱!” (虽然市场价值其实很高)。 老乡们更是拍着胸脯:“看上什么尽管拿,都是哥们儿,谈钱伤感情!” 光是顾清每欣赏完一处文化,都会精心拍照留念,发到博客上,还细心用文字介绍一番其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 这些带着他巨大流量的“免费广告”,不知抵了多少宣传费,让这些深藏闺中的非遗项目瞬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顾清也乐得不客气,反正“都是哥们儿”。 他列了个长长的要送人的名单,然后大手一挥:“这个墨锭,给我来十方!宣纸,来二十刀!茶叶,每种来十斤!……” 颇有种“衣锦还乡,满载而归”的豪气与快意。 衣锦还乡的快乐,他算是彻彻底底体验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