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中枢领导也要来?-《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第(1/3)页

    “但是……”

    方清源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电话那头陷入了三四秒的沉默,这短暂的无声,却比任何雷霆万钧的质问都更让人窒息。

    但是啥啊?你倒是说啊?

    方清源能听见自己血液在耳中奔流的声响,见那头不再开口了,他谨慎地组织着语言,主动接话道:

    “其实呢,这些思路主要是基于兴科集团的江振邦小董事长,在实践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省委听了之后,认为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我省国企改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所以,我就牵头,和省计委、经贸委等各部门同志们结合奉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讨和补充。”

    “这份报告,也在我们省委常委会上进行了讨论,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为我们整个奉省的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也符合‘九五’计划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大政方针。”

    方清源又道:“金书记对此也是非常支持的,经过大家讨论后,我才将这份不成熟的报告呈送上去,就是想听听您和中枢的指示……如果有哪里不对,您可以通过相关部委的同志和我们沟通,我们后续再修改、再调整。”

    方清源这一番话,滴水不漏。

    既点明了思路的来源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江振邦,又强调了这是奉省省委的集体决策,连即将退休、追求平稳的金瑞泽书记都点了头。

    潜台词很清楚:我们奉省,上上下下,都想试一试。

    当然,上面有指示,我们可以改,但总体方向不会变。

    因为这是符合九五计划,符合中枢精神的,上面没有道理否决我们啊。

    电话那头的祝铁成“嗯”了一声,似乎在消化方清源话里的信息,沉默两秒才说道。

    “这份规划是很好的,确实是‘九五’计划中的内容。相关部委的同志也觉得,你们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对于这种有益的探索,中枢的态度向来是鼓励的。但是……”

    又是一个“但是”!

    方清源的后背刚刚松弛了一分,瞬间又绷紧了。

    这一次,祝铁成的语速顺畅了许多:“但现在有些同志的看法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各省要有各省的分工和产业格局。奉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目前的优势还是在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地区。”

    祝铁成的话很直白:“比如,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基本都集中在首都;通信和消费电子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和西安那些科教重镇,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气候……所以,有些同志担心,奉省现在才入局,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不符合中枢对奉省的产业定位。”

    方清源沉默了足足两秒。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祝总,这个方案最大的优点,就是并不需要国家和地方投入什么真金白银。我们强调的是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主要还是依靠兴科集团这样的企业,进行自我造血、自我发展。”

    “我们奉省省委、省政府,对接下来要做的这些工作,是有热情,也有决心的。”

    他深吸一口气,加重了语气:“兴科集团的改制历程和现在的经营状况,我此前也跟您做过汇报。那份兴宁市县域经济的报告,以及兴宁市现在的跨越式发展、还有兴宁市圆满完成国企改革的成绩……”

    方清源顿了一下,郑重地陈述:“我很确定,自93年全国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兴宁市的国企改革工作,是可以作为我们奉省各县区级标杆的,不止是兴科集团一枝独秀,而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兴宁市原有十五家县属国营企业,原有在册职工4156人,和全国大多数县市一样,起初均三角债缠身,工资都发不出来。”

    “但经过这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合并重组,现在还剩下十二家。抛开发展迅猛的兴科之外,剩下的十一家企业,也没有一家倒闭,现已全数脱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