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桂花看着丈夫和儿子们吃得香甜,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但嘴里却不忘叮嘱: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吃饱了,赶紧进城!今天的活儿,给我卯足了劲儿干!听见没?” “听见了!” 王老蔫头也不抬,含糊地应着,筷子不停。 “听见个屁!” 桂花加重了语气。 “老总们把这种顶顶好的、神仙吃的东西都发到咱手里了,为啥?还不是看咱日子苦,想咱过个好年?” “咱得知恩!今天去干活,不许偷懒耍滑,不许磨洋工!得对得起这碗白面条!对得起老总们的仁义!听见没?” 王老蔫这才抬起头,看着媳妇认真的脸,重重点头:“听见了!媳妇儿你放心!我王老蔫今天要是少搬一块砖,我就不是人养的!” “嗯!” 桂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又看向两个半大儿子。 “还有你们俩,今天也给我到拐子沟捡子弹,捡弹壳!” 弹壳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弹头也是可以融了重新铸造的,这都是宝贵的资源。 “知道了,娘!”两个小子应声回答。 看着两个儿子把碗底最后一点面汤都舔得干干净净,桂花心里暖洋洋的。 这日子,总算像点样子了,有奔头了。 她自己匆匆扒拉完碗里最后一点面条,也站起身:“我也得赶紧去被服厂了,今天多赶几件,争取年节前,给你们哥俩一人换身新衣裳!” 想到儿子们穿上新衣的样子,桂花嘴角忍不住又弯了弯。 村口,通往治城的大路上。 天光已经大亮,虽然寒气依旧,但路上却热闹非凡。 和王老蔫家一样,许多人家都吃了难得的、甚至是一生中第一顿纯粹的白面早饭。 肚子里有了油水,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男人们扛着铁锹、镐头,三五成群地走着,互相打着招呼,嗓门都比往日洪亮。 “老蔫!吃了没?今儿这白面,真他娘的香啊!” 隔壁的李铁牛拍着王老蔫的肩膀,笑得见牙不见眼。 “吃了吃了!香!真香!” 王老蔫也咧着嘴,拍着肚子。 “这不,浑身是劲儿!今儿不搬够五百块城砖,我都不好意思回家!” “哈哈,我也是!老总们仁义,咱可不能怂!干活儿去!” “对!干活儿去!把咱晋省修得比鬼子在的时候还好!” 第(2/3)页